關閉
Us Market360
    財富之路,從此展開
    -

    特斯拉「大裁AI團隊」!Dojo超級電腦團隊解散,核心人物「班農」離職,市場震驚!

    1754710791
    -

    【EBITDA 是什麼?】一篇看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附公式、EBIT 差異與巴菲特觀點)

    1754708677
    -

    Crocs暴跌近三成:洞洞鞋退燒,還是關稅與消費寒風在作祟?

    1754620766
    X (Twitter)
    置頂文章
    • 【EBITDA 是什麼?】一篇看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附公式、EBIT 差異與巴菲特觀點)
    • 【2025 日本刷卡推薦】最強日本旅遊信用卡是哪張?7 張神卡回饋/優缺點/通路全攻略
    • 【本益比多少合理?】PE Ratio 完整教學:一篇看懂如何評估股票貴不貴 (2025 最新)
    • 8月「魔咒」再現?歷史數據揭露:那斯達克表現「第二差」,科技巨頭「面臨考驗」!
    • 【Onlyfans 信用卡推薦 (2025 最新)】一篇搞懂訂閱教學、費用及無信用卡支付方式
    Facebook X (Twitter) Instagram

    Us Market360 Us Market360

    • 首页
    • 投資開戶
      • 台股開戶
      • 美股開戶
      • 基金開戶
      • 期貨開戶
    • 市場資訊
      • 台股動態
      • 美股動態
      • 全球經濟新聞
      • IPO
    • 新手指南
      • 投資入門
      • 美股入門
    • 理財商業
      • ETF專區
      • 投資計算器
    • 金融優惠
      • 信用卡推薦
      • 銀行存款/優惠
    Us Market360
    首頁 » 新手指南 » 投資入門 » 【新手學投資】為何你的第一步,不該是「技術分析」?一個過來人的真心話

    【新手學投資】為何你的第一步,不該是「技術分析」?一個過來人的真心話

    當你第一次滿懷憧憬地打開股票看盤軟體,映入眼簾的是什麼? 想必是那些紅紅綠綠、高低起伏的 K 棒,搭配著幾條像心電圖一樣上下穿越的曲線(均線、KD、MACD)。這,就是「技術分析」的世界。它看起來很酷、很專業,彷彿只要畫對一條線、看懂一個指標,就能破解股市的財富密碼,找到下一個飆股的起漲點。
    投資工具人 投資工具人 1754616728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Email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Email

    許多投資課程、財經節目,甚至是你身邊的朋友,都可能告訴你:「學投資,從看懂 K 線開始。」

    但,如果我告訴你,對於一個剛踏入市場的新手來說,從「技術分析」起步,很可能是一條最危險的彎路呢?

    這並不是全盤否定技術分析的價值,而是我走過那條路,從最初的狂熱迷信,到後來的冷靜反思,我想與你分享,為何你的投資第一步,應該踩在一塊更堅實的石頭上。

    一、我的第一堂課:從迷信 K 線到懷疑人生

    我的投資啟蒙,和許多人一樣,源於大學的一堂財務管理課。教授為了激勵我們,用「模擬投資競賽」的績效來打分數,課堂上教了各種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分析方法。

    課後,我衝進圖書館,把所有關於投資的書都借了回來。其中,一本精裝版技術分析百科全書,成了我的武功秘笈。布林通道、甘氏角、拋物線指標...我花了一個禮拜,廢寢忘食地把它啃完,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

    我把 K 線圖一張張印下來,用尺畫線,用 Excel 統計數據,把書中上百種指標試了個遍。我發現,有些時候,它準得驚人;但更多時候,它錯得離譜。

    這讓我陷入了第一個巨大的困惑:「如果賺錢這麼簡單,為什麼世界上還有窮人?這些百年前發明的指標(均線發明於 100 年前、KD 指標 60 年前),在 AI 高頻交易橫行的今天,真的還管用嗎?」

    二、技術分析的第一個陷阱:追求「高勝率」,忘了「賺大賠小」

    當你聽到電視上的分析師喊著:「這裡黃金交叉,訊號出來了,勝率高達八成!」你的心是否也跟著激動起來?

    這就是技術分析最容易誤導新手的第一个陷阱:過度專注於「勝率」。

    新手總以為,投資要成功,就是要「猜對」的次數比「猜錯」多。但真正決定你長期盈虧的,從來都不是勝率,而是「數學期望值」——也就是「賺的時候能賺多少,賠的時候會賠多少」。

    • 高勝率的毒藥: 假設有個方法,勝率 90%。你贏 9 次,每次都只賺 1,000 元;但只要輸 1 次,就大賠 100,000 元。長期下來,你玩每 10 次的結果是 (9 x 1000) - 100000 = -91,000。儘管你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的,但你依然是個輸家。

    • 低勝率的聖杯: 假設另一個方法,勝率只有 20%。你輸 8 次,每次嚴守紀律只賠 1,000 元;但只要贏 1 次,就能賺到 50,000 元。長期下來,你玩每 10 次的結果是 (2 x 50000) - (8 x 1000) = +92,000。儘管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停損,但你卻是個真正的贏家。

    一位我敬佩的交易高手曾坦言,他系統的勝率可能只有 20-30%。這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但他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嚴格的風險控制(賠小錢),以及讓獲利奔跑的紀律(賺大錢)。

    【專家劃重點】 忘掉「準不準」吧!在投資的世界裡,賺錢跟猜對的次數,從來就不是等號。

    三、技術分析的致命傷:K 線圖不會告訴你的三件事

    為什麼我最終認為,技術分析不適合做為投資的基石?因為它的核心假設——「價格反映一切資訊」——在現實世界中,是一個美麗而脆弱的謊言。

    價格,或許反映了一部分資訊,但更多時候,它反映的是市場的「情緒」與「雜訊」。而 K 線圖,永遠不會告訴你背後那三件最重要的事:

    1. 真實的資訊不對稱: 假設某公司董事長知道下個月將公布重大利多,他會默默地、想盡辦法買進自家股票。這時 K 線圖上會呈現價漲量增,技術分析者看到後,可能會解讀為「底部有支撐,主力在吃貨」,然後跟著買進——這次他猜對了。 但反過來,假設某位大股東最近家裡急需用錢,被迫賣股變現。K 線圖上會呈現價跌量增,技術分析者可能會解讀為「主力在出貨,後市不看好」,然後跟著賣出——這次,他就被市場的雜訊給洗出場了。 K 線不會說話,它無法告訴你,驅動價格的到底是「資訊」還是「雜訊」。

    2. 演算法的冷血狙擊: 2025 年的股市,早已不是散戶看圖說故事的時代。市場上充斥著由華爾街頂尖數學家和工程師設計的「高頻交易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正是靠著辨識散戶最愛用的經典技術分析圖形(如頭肩頂、W底、支撐/壓力線),並進行「反向狙擊」來獲利。它們會故意製造假突破,或在關鍵支撐點下方引發連鎖停損賣壓。散戶在這些冷血的機器人面前,無異於待宰的羔羊。

    3. 市場的「敘事」與「情緒」: 近年來的「迷因股 (Meme Stock)」狂潮,是技術分析失靈的最佳鐵證。一家基本面孱弱的公司,其股價可以完全脫離常軌,純粹因為社群媒體上的「敘事」與「散戶的集體情緒」而瘋狂飆漲。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傳統的技術分析指標都會徹底鈍化、失靈。

    四、為何我不推薦新手用?答案是「心理穩定性」

    這並不是說技術分析完全沒用。它是一種「統計學」,一種對市場群眾心理的歸納,許多頂尖的「交易員」正是以此為生。

    但「交易」和「投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智遊戲。成功的交易,需要極其強大的心理素質,這恰好是新手最缺乏的。

    • 使用技術分析,就像當一名「職業撲克選手」。 你必須坦然接受大部分時間都在「蓋牌棄權」(停損),並在拿到好牌時,有「重倉下注,贏得大彩池」(讓獲利奔跑)的勇氣與紀律。

    • 但新手,更像一個「情緒化的賭徒」。 一兩次連續的虧損就足以讓他懷疑人生、放棄策略;而好不容易賺到一點錢,又因為害怕失去而匆忙獲利了結,錯失了真正的大行情。

    我見過一些技術分析的高手,他們甚至會幫自己愛用的圖形取綽áû,或是建立一些近乎「玄學」的信仰,目的就是為了在經歷連續虧損時,能穩住自己的心態,堅持執行策略。這種近乎宗教般的信仰,是新手無法複製的。

    五、給投資新手的真心話:你的第一步,應該踩在哪塊石頭上?

    既然技術分析這條路如此崎嶇,那新手的康莊大道在哪?

    我認為,應該從那些「穩定性更高」、「邏輯更清晰」的分析方法開始,例如:基本面分析與價值投資。

    為什麼基本面分析更穩定? 因為它有一個堅實的「錨」。你研究的不是虛無飄渺的價格線圖,而是一家活生生的「企業」。你去分析它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它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它的管理層是否誠信可靠。你買的不是一張「圖」,而是這家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

    這個「企業價值」的錨,能讓你在市場瘋狂波動時,心中有所依歸。當股價因為恐慌而大跌時,你可以問自己:「這家公司的賺錢能力改變了嗎?」如果沒有,你就有持有的底氣,甚至有加碼的勇氣。

    結論: 技術分析,不是沒用,而是「進階的、高難度的」工具。對於新手來說,先學技術分析,就像一個剛拿到駕照的新手,直接被丟進一台 F1 賽車裡。這台車性能強大、反應靈敏,但也極度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車毀人亡。

    聰明的你,應該先從一輛安全、可靠的「家庭房車」——基本面分析——開始上路。先學會如何看懂一家公司、如何評估它的價值,穩穩地開在投資的道路上。當你累積了足夠的經驗與里程後,再來考慮是否要接觸技術分析這台迷人而危險的賽車,也不遲。

    先學會看懂「價值」,再來看懂「價格」,這才是投資之路上,最穩健、最長遠的順序。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Email
    投資工具人
    投資工具人

    科技業工程師轉戰投資教育,擅長用Excel自動化管理臺美股。免費分享自制「風險檢測計算器」與「股息再投資試算表」。專注破解新手常犯的十個數字迷思,名言是「會按計算機就會投資」。

    相關文章

    【EBITDA 是什麼?】一篇看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附公式、EBIT 差異與巴菲特觀點)

    1754708677

    【本益比多少合理?】PE Ratio 完整教學:一篇看懂如何評估股票貴不貴 (2025 最新)

    1754270892

    【MSCI 是什麼?】一篇看懂 MSCI 指數、季度調整如何影響台股與你的投資 (2025 最新)

    1753839232
    最新文章

    【EBITDA 是什麼?】一篇看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附公式、EBIT 差異與巴菲特觀點)

    1754708677

    【2025 日本刷卡推薦】最強日本旅遊信用卡是哪張?7 張神卡回饋/優缺點/通路全攻略

    1754357395

    【本益比多少合理?】PE Ratio 完整教學:一篇看懂如何評估股票貴不貴 (2025 最新)

    1754270892

    8月「魔咒」再現?歷史數據揭露:那斯達克表現「第二差」,科技巨頭「面臨考驗」!

    1754039504
    推薦資訊
    美股動態

    【Onlyfans 信用卡推薦 (2025 最新)】一篇搞懂訂閱教學、費用及無信用卡支付方式

    1752198253

    在 IG、X (Twitter)、YouTube 之外,一個名為 OnlyFans 的英國社群平台,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它不僅讓創作者找到新的收入模式,也讓粉絲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愛的人物。但對於台灣用戶來說,這個全英文、以美金計價的平台,要如何訂閱?刷哪張信用卡才最划算?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新「矽谷銀行」浮現!科技億萬富翁打造「Erebor」,專攻「新創與加密幣」市場!

    1751525378

    川普「變臉」!結束與加拿大貿易談判,砲轟「數位服務稅」!

    1751077431

    「106億美元」天價詐騙!美史上最大醫保案「曝光」,11名東歐人被控「跨境洗錢」!

    1751075443
    全球財智新起點,投資者的首選夥伴
    About Us

    USMarket360.com 專為台灣及全球繁體中文用戶打造,提供台股、美股、基金、期貨等投資資訊與服務,助您掌握市場趨勢,探索全球投資機會。

    法律聲明: 本網站不保證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即時性,使用前請詳閱條款並自行評估風險。

    Email Us: contact@usmarket360.com

    X (Twitter) YouTube
    財富之路,從此展開

    特斯拉「大裁AI團隊」!Dojo超級電腦團隊解散,核心人物「班農」離職,市場震驚!

    1754710791

    【EBITDA 是什麼?】一篇看懂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附公式、EBIT 差異與巴菲特觀點)

    1754708677

    Crocs暴跌近三成:洞洞鞋退燒,還是關稅與消費寒風在作祟?

    1754620766
     

    【新手學投資】為何你的第一步,不該是「技術分析」?一個過來人的真心話

    1754616728

    巴菲特「大砍持股」!繼蘋果、美銀後,「長期持股威瑞信」也將被拋售,持股比例將降至10%以下!

    1754534770

    【華南SnY信用卡】2025 大改版!一篇看懂網購/行動支付 5% 回饋 (附 SnY 數位帳戶攻略)

    1754532851
    © 2025 Usmarket360 usmarket360.com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政策
    • 法律宣告
    • 複利計算機

    在上面鍵入並按 回車 進行搜尋,鍵入 Esc 取消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