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重點
- Crocs第三季營收預估年減約9%至11%,股價單日重挫近三成。
- 美國消費者支出保守、客流下降,批發與奧特萊斯業務壓力大。
- 關稅帶來利潤與成長雙重逆風,公司啟動成本控制與降庫存策略。
- 國際市場與涼鞋品類維持成長,海外營收占比過半。
- HEYDUDE品牌大額減值影響財報,但不改長期策略。
發生了什麼:數字與敘事的錯位
表面上,Crocs第二季營收年增約3%,調整後EPS也略優於預期,但市場更在意的是第三季「先蹲」的指引,加上HEYDUDE資產大額減值,一口氣把信心打回原形。公司並未重啟全年展望,等於承認外部變數(尤其關稅、需求不確定)仍難以估算。
管理層給第三季的營收降幅區間是年減9%至11%,這與先前市場期待的小幅成長背道而馳,股價於當天盤中一度重挫近29%,創下數年新低
CEO直球對決:美國客流變少,消費更保守
執行長Andrew Rees沒有粉飾太平:美國消費者對可自由支配支出變得「更挑剔」,甚至「不太逛實體店」,通路客流下滑,對批發與Outlet通道衝擊較大。這也解釋為何零售商下修未來開口預算(open-to-buy),轉趨保守。Rees還提到,在運動風潮帶動下,通路貨架空間短期偏向「運動鞋類」,非運動休閒的分配吃緊,這是2025年的一大結構性逆風,但公司認為屬於週期性,會用產品與品類擴張來對沖。
關稅這一槍:壓利潤,也壓成長想像
第三季營運利潤率將受關稅拖累,公司估計約有170個基點逆風;在消費疲弱之際也難「直接漲價轉嫁」,等於短期兩面受敵。供應面上,美國市場的出貨來源除中國外,仍高度依賴越南、印尼、印度與柬埔寨,供應鏈調整需要時間。在這樣的環境,公司選擇保品牌而非衝量:少做促銷、降庫存收貨、嚴控費用,確保長期毛利與現金流的「體質」不被犧牲。
管理動作:保毛利、清庫存、收斂促銷
Crocs已落地約5,000萬美元的成本優化,並主動降低下半年收貨,特別是美國市場。直營通路自5月起拉回促銷力度,短期會壓到營收,但有利於毛利率與品牌熱度的維持。HeyDude方面,公司積極回收老舊庫存、重置通路貨架,換取乾淨的市場環境,即便短期拉低銷量。資本配置上,公司仍以「投資品牌、降槓桿、機會型庫藏股」為優先,上季也持續以現金流回饋股東(回購與還債)。
結構性亮點:國際化、涼鞋、個性化與社群電商
逆風之中仍有亮點:Crocs品牌海外營收占比已過半,第二季國際銷售成長16%,中國市場年增逾三成,印度延續強勁動能。品類上,涼鞋維持高成長軌跡,個性化(Jibbitz等)帶動「客單價+互動」雙重提升。行銷與轉化方面,公司加碼社群電商與直播電商,並稱在美國TikTok Shop維持鞋類榜首,結合新產品與社群熱點,企圖縮短「看→買」決策鏈路。
放大鏡看美國消費:從「跑步」放慢到「慢跑」
宏觀上,美國消費者信心在關稅議題催化下明顯下滑,關稅僅次於通膨成為第二大擔憂,許多族群開始「降級消費」或延後非必需品購買。年長族群相對保守,低收入族群更傾向轉向低價品牌,這對中價位的可選品類衝擊較大。
投行預估,2025年名目消費成長將從2024年的5.7%放緩至約3.7%,且下半年至2026年初的放緩會更明顯,影響將集中在中低收入家庭;同時信貸延滯率上行,但失業率仍低使違約未大幅惡化。
從月度數據看,6月PCE月增約0.3%,顯示消費仍在,但節奏轉「更挑、更慢」,對像Crocs這類靠「話題+衝動購」的品類,敏感度更高。
投資觀點:短空長觀察
短期來看,財測下修、關稅壓力與通路去庫存,確實不利評價與籌碼。觀察三條線:1)通路庫存正常化的進度;2)促銷強度是否再拉高(影響毛利/品牌);3)關稅與價格策略的平衡是否找到新解。
中長期則看四件事:國際化占比持續提升、涼鞋與個性化帶來的品類擴張、社群電商轉化效率、以及HeyDude渠道整理完成後的再成長。這些若能對沖美國本土的週期波動,Crocs仍有機會把波動變成體質升級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