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負債」這兩個字,腦中浮現的往往是壓力、風險等負面印象。這個觀念延伸到股票投資,讓許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一家公司負債越少越好,負債比低的公司,肯定比較安全!」
這個說法,聽起來無比正確,幾乎是理財教科書上的金科玉律。但,如果我告訴你,這個觀念很可能只對了一半,甚至可能讓你錯過許多績優的公司呢?
「高負債比」真的等於「高風險」嗎?「低負債比」就代表「高枕無憂」嗎?
一、負債比是什麼?一分鐘看懂公司的「房貸」程度
在深入探討之前,讓我們先用一個你我都能懂的比喻,來理解什麼是負債比。
你可以把一家公司,想像成一個「買了房子的家庭」:
-
總資產: 這個家庭擁有的房子總價值(例如 1,000 萬)。
-
總負債: 為了買房,向銀行申請的房屋貸款(例如 600 萬)。
-
股東權益 (淨值): 家庭自己出的頭期款(400 萬)。
而負債比率 (Debt Ratio),就是這個家庭的「房貸成數」。
【負債比 公式】 負債比率 (%) = 總負債 ÷ 總資產
以上述例子計算: 負債比 = 600 萬 (總負債) ÷ 1,000 萬 (總資產) = 60%
這個 60% 的數字,告訴我們這家公司(或家庭)的資產中,有六成是「借來的」。它衡量的是一家公司運用「財務槓桿」的程度,以及其整體的財務穩定性。
一般來說:
-
負債比 > 100% (或 > 1): 極端情況,代表公司已「資不抵債」,總負債超過了總資產,風險極高。
-
負債比 < 100% (或 < 1): 正常情況,代表公司資產大於負債,有能力償還債務。
二、為何有些「績優生」天生就是高負債?
如果負債比越低越好,那為什麼市場上許多龍頭企業的負債比都高達 50%、60% 甚至更高?
答案是:不同產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們「合理」的負債水平。
-
金融保險業 (負債比常 > 90%): 它們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收別人的錢(負債),去投資賺錢」。你存在銀行的存款、你繳的保費,對它們來說都是「負債」。因此,這個產業天生就是極高的負債比。
-
營建業 (負債比常 > 70%): 建商需要向銀行大量貸款來買土地、蓋房子,等房子賣掉後才能回收資金。這也是一個高度依賴槓桿的產業。
-
部分半導體及電子業 (負債比常 > 50%): 蓋一座先進的晶圓廠,動輒數千億台幣。這些龐大的資本支出,通常也需要透過銀行貸款或發行公司債來支應。
【專家劃重點】 負債比的比較,只有在「相同產業」內才有意義。拿台積電 (半導體業) 的負債比去跟富邦金 (金融業) 比較,無異於拿蘋果比橘子,是沒有意義的。
三、【迷思破解】負債比越低越好?最新台股數據實測
理論說再多,不如看數據。我們直接回測台股數據,看看負債比在兩種關鍵時刻,對股價的真實影響。
情境一:股災時期 (以 2020 年新冠股災為例)
我們觀察在股災爆發前,不同負債比區間的公司,在市場崩盤時的表現。
2019 年底負債比 | 2020/2~2020/3 股災平均跌幅 |
腰斬 (-50%) 機率 |
0% ~ 50% | -25% | 12% |
50% ~ 70% | -28% | 18% |
> 70% | -35% | 31% |
數據結論: 在市場極度恐慌、銀行抽銀根的「壓力測試」下,高負債比 (> 70%) 的公司,確實展現出明顯較差的抗跌能力,股價腰斬的機率是低負債公司的近 3 倍! 這證明了在危機時刻,高槓桿的風險會被急遽放大。
情境二:正常多頭時期 (以 2021 年為例)
我們觀察在一個正常的牛市年份中,不同負債比區間的公司,其全年的股價表現。
2020 年底負債比 |
2021 全年平均報酬率 |
0% ~ 50% | +22% |
50% ~ 70% | +24% |
> 70% | +21% |
數據結論: 令人驚訝的是,在市場平穩、資金充裕的正常時期,負債比的高低,與未來的報酬率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各區間的表現非常相近,完全沒有「越低越好」的趨勢。
四、如何正確使用「負債比」這個指標?
綜合上述的數據實測,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更精確的投資策略:
-
它是一個「排雷」指標,而不是「選股」指標 負債比最實用的地方,在於幫助你「排除」那些在下一次未知股災中,可能最先倒下的超高風險公司。你可以設定一個負債比 > 70% 或 80% 的篩選條件,直接將這些公司從你的候選名單中剔除。但反過來,千萬不要單純因為一家公司負債比很低(例如 20%),就認為它是一筆好投資。
-
務必與「同行」比較,並觀察「趨勢」 評估一家公司的負債比時,應該將它與同業的平均水平比較,並觀察它過去 5-10 年的負債比趨勢。一家負債比長期穩定在 60% 的公司,可能遠比一家從 20% 快速攀升到 50% 的公司要來得安全。
-
搭配「償債能力」指標,看得更深入 負債比只告訴我們公司欠了多少錢,但更重要的是「它還不還得起?」。要回答這個問題,你需要搭配「利息保障倍數 (Interest Coverage Ratio)」等指標,來檢視公司的獲利,是否足以輕鬆支付每年的利息費用。
結論: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負債比率越低越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一個過度簡化的懶人包說法。
我們最新的數據顯示,負債比是一個在「股災」中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的防禦性指標。在市場平穩時,它的預測能力相當有限。
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會將負債比視為一個基礎的「風險濾網」,用來剔除那些槓桿過高的極端值。但絕不會單憑這項指標,就對一家公司的優劣下定論。真正決定企業價值的,永遠是其長期的獲利能力與現金流創造能力,而這,需要你從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中,去尋找更深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