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知道嗎?MBS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至今依然是全球債券市場中,規模最龐大、最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存在於許多債券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更與美國的房市、利率政策,以及你我的投資緊密相連。
那麼,MBS 究竟是什麼?它和我們熟知的 REITs 有何不同?在經歷了 2022 年的暴力升息後,投資 MBS 又面臨著什麼全新的風險與機會?這篇文章將用一個簡單的「果汁工廠」比喻,為你徹底揭開 MBS 的神秘面紗。
一、MBS 是什麼?把「房貸」變成「瓶裝果汁」的金融魔法
要理解 MBS,我們先拋開複雜的「證券化」術語。
請你想像一下,自己是一位「果汁工廠」的老闆:
-
收購原料 (柳丁): 全美國有成千上萬的銀行(農夫),他們手上有無數筆「房屋貸款合約」(成堆的柳丁)。這些柳丁雖然很甜(能穩定產生利息),但又多又雜,農夫們很難直接賣給一般人。
-
加工處理 (榨汁): 你的果汁工廠(MBS 發行機構,如 Ginnie Mae),就向這些農夫收購了數千、數萬筆的房貸合約。你把這些品質不一的柳丁進行清洗、篩選(信用增強),然後全部丟進榨汁機,榨成一大桶品質均一的「綜合柳丁原汁」(MBS 資產池)。
-
包裝銷售 (瓶裝果汁): 最後,你將這桶綜合果汁,分裝成一瓶瓶容量、甜度(利率)都標準化的「瓶裝柳丁汁」(MBS 證券),貼上品牌標籤,賣給全世界的投資人(例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以及購買 MBS ETF 的你)。
投資人賺什麼? 你買了這瓶「瓶裝柳丁汁」,你賺的錢,就來自於那數千名屋主,每月按時向銀行繳納的房貸利息。這就是 MBS 的獲利來源。
這個過程,就是「資產證券化」。它將原本流動性差、難以交易的「房屋貸款」,轉化為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的標準化「證券」。
二、MBS vs. REITs:當「銀行」還是當「房東」?
MBS 和 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 都是與不動產相關的金融商品,但它們的角色定位,有著天壤之別。這也是投資人最需要釐清的觀念:
比較項目 | MBS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
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 |
角色定位 | 銀行家 / 放款人 | 房東 / 地主 |
獲利來源 | 房貸的「利息」收入 |
房產的「租金」收入、房產增值 |
核心關聯 | 主要與「利率市場」的穩定性相關 |
主要與「房地產景氣」的興衰相關 |
影響因子 | 利率升降、屋主還款能力 |
空置率、租金水平、房價漲跌 |
台灣比喻 | 你是借錢給買房者的「銀行」 |
你是擁有多間套房的「包租公/婆」 |
結論: 投資 MBS,你賺的是借錢給人的「利息錢」;投資 REITs,你賺的是擁有資產的「租金與增值財」。兩者雖然都與不動產有關,但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三、MBS 的三大核心風險 (2025 年視角)
MBS 的風險,遠比單純的「違約」要複雜。在經歷了 2022-2024 年的利率劇變後,以下三種風險變得尤為重要:
-
信用風險 (Credit Risk) - 拿到「爛柳丁」的風險 這就是 2008 年次貸危機的根源。當時華爾街為了衝量,把大量「已經爛掉的柳丁」(次級房貸,借款人根本沒能力還款)也包裝進果汁裡賣。當這些爛柳丁集體爆發(屋主集體違約),整瓶果汁也就瞬間變質,引發了巨大的金融災難。 現況: 如今,由美國政府機構(如 Ginnie Mae)擔保的 Agency MBS,其信用風險極低,幾乎等同於美國公債。
-
提前還款風險 (Prepayment Risk) - 客人太早喝完果汁的風險 這是 MBS 最獨特的風險。
-
情境: 當市場利率大幅下降時(例如未來進入降息循環)。
-
會發生什麼: 大量屋主會選擇「提前還款、轉貸」,換成利率更低的房貸。
-
對投資人的影響: 你投資的那些「高利率的甜柳丁」被提早收回,你被迫拿著這筆錢,去重新投資市場上「低利率的酸柳丁」。你的預期利息收入會因此而下降,導致 MBS 價格下跌。
-
-
展期風險 (Extension Risk) - 客人喝太慢的風險 這恰好是提前還款風險的相反面,也是 2022-2023 年 MBS 價格暴跌的主因。
-
情境: 當市場利率大幅上升時(就像過去幾年發生的事)。
-
會發生什麼: 沒有任何屋主會想提前還掉自己手上「低利率」的舊房貸,還款速度會大幅減慢。
-
對投資人的影響: 你手中的資金,被「鎖在」那些低利率的舊資產裡,無法抽身去投資市場上利率更高的新資產。這使得 MBS 的吸引力大降,價格隨之重挫。
-
四、如何投資 MBS?兩大龍頭 ETF (MBB vs. VMBS) 完整比較
對於一般投資人,要直接購買單一的 MBS 是不切實際的。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透過專門投資 MBS 的 ETF。其中,市場上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兩檔,分別是 iShares 的 MBB 和 Vanguard 的 VMBS。
ETF 代號 | MBB (iShares MBS ETF) |
VMBS (Vanguar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ETF) |
發行商 | iShares (BlackRock) | Vanguard |
費用率 (2025) | 0.04% | 0.04% |
資產規模 (約) | 350 億美元 | 200 億美元 |
當前殖利率 (約) | 4.50% | 4.50% |
平均存續期間 (約) | 5.5 年 | 5.5 年 |
信用評等 | 極高 (主要為美國政府機構擔保) |
極高 (主要為美國政府機構擔保) |
【專家劃重點】 MBB 和 VMBS 在費用、結構、持股品質與風險特性上,幾乎完全相同。兩者都是極其優質、低成本的投資工具。投資人可以純粹根據對發行商的偏好(iShares vs. Vanguard)二選一即可,長期績效不會有顯著差異。
五、績效與定位:MBS 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
從歷史績效來看,MBS 的表現介於「美國公債 (IEF/GOVT)」與「投資等級公司債 (LQD)」之間。
-
它的角色:
-
收益增強器 (Yield Enhancer): 相較於同天期的美國公債,MBS 通常能提供更高的殖利率(稱為「利差 (Spread)」),作為承擔「提前還款/展期風險」的補償。
-
高品質的分散工具: 由於其底層資產是受到房屋抵押的貸款,且大多有政府機構擔保,其信用風險遠低於公司債,是一種高品質的利率型資產。
-
【誠實的結論】 對於絕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來說,你不需要特地去單獨配置一檔純 MBS 的 ETF。一個更全面的債券配置,應該是透過持有像 BND 或 AGG 這樣的「整體債券市場 ETF」。在這類 ETF 中,MBS 通常已佔有約 20-25% 的權重,你已經自然而然地擁有了對 MBS 的曝險。
單獨投資 MBB 或 VMBS,更適合那些希望微調其債券組合,想稍微增加「收益率」並願意承擔其獨特「利率曲線風險」的進階投資人。
總結: MBS 是構成現代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深刻地影響著利率與房地產市場。了解它的運作原理與獨特風險,能讓你對債券世界有更深層的認識。雖然它充滿了複雜性與一段黑暗的歷史,但在今天,透過像 MBB 或 VMBS 這樣高品質、低成本的 ETF,投資人依然能安全地將這個重要的資產類別,納入自己的全球化投資組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