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一個「重磅消息」傳出來了! 美國銀行(BofA)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這個由「超大型股主導市場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他們認為,隨著聯準會(Fed)的降息和市場循環進入「復甦階段」,這波由少數股票領漲的行情,可能「已經接近尾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銀為什麼會這麼判斷? 難道歷史會「重演」,就像網路泡沫破裂後,市場從大型成長股轉向價值股和小型股一樣? 而這對我們的「投資策略」,又意味著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析這場關於「市場主導權轉變」的「市場大辯論」!
這絕對是今天全球金融市場最「引人注目」的策略分析之一!
-
「獨領風騷」的超大型股: 據《Yahoo Finance》報導,過去十年,美股市場的漲勢幾乎全由「最大型公司所帶動」! 根據美銀的研究,自2015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最大的50檔股票」表現比大盤高出「73個百分點」! 這種現象,也讓投資人開始思考,這個趨勢還會持續多久?
-
美銀「發出警示」: 美銀美股與量化策略主管Savita Subramania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歷史顯示,大型股的權重優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如果聯準會(Fed)的下一步行動是降息,而市場狀態指標正轉向復甦階段,我們認為這波行情可能接近尾聲。」 這番話,也給了市場一個「重大的警示」!
-
歷史「高度相似」: 美銀指出,上一次出現類似大市值股票大幅領先的情況,是在「1990年代末期」,隨後就是「網路泡沫破裂」! 在泡沫破滅後,市場出現重大轉向,由「超大型成長股領漲轉為價值股和小型股」! 美銀認為,類似的趨勢轉變,可能正「臨近市場」!
市場「即將轉向復甦」!AI熱潮「推升」七巨頭,但其餘股票「相對拖累」!
美銀之所以判斷市場將會「轉變」,是因為他們對「市場循環」有著獨特的觀察!
-
「狀態指標」轉向復甦: 美銀的「狀態指標」將市場循環劃分為四個階段:復甦、中期循環、末期循環與下行。 該指標考量企業獲利修正、通膨數據與經濟成長預測等多項因素。目前的分析顯示,市場正從「下行階段」——有利超大型股——轉向「復甦階段」!
-
Fed寬鬆、通膨支持「擴散」: Subramanian寫道,「聯準會寬鬆往往伴隨著超大型股不再領漲,而較高的通膨應會支持標普500指數的表現擴散,超越防禦型與長期成長股。」 這也說明,當Fed開始「放鬆銀根」時,資金將會流向「更廣泛的市場」,而不是只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
-
「七巨頭」推升大盤: 自2022年10月牛市啟動以來,大型科技股一直是美股「明顯的贏家」,特別是「AI熱潮」推升了這波漲勢! DataTrek Research共同創辦人Jessica Rabe指出,標普500市值前20大股票自低點以來平均上漲40.6%,「遠超過大盤同期27.9%的漲幅」! 這也意味著,其餘480檔股票在相對表現上,則成為「淨拖累」!
市場「已現輪動跡象」!小型股「羅素2000指數」表現優於大盤!
儘管超大型股仍然「獨領風騷」,但市場「表面下」已經出現了一些「輪動跡象」!
-
小型股「表現優異」: 小型股「羅素2000指數」自2021年以來未創新高,但8月份迄今已上漲約6%,表現「優於標普500約3.5%的漲幅」! 這也說明,投資人開始將目光從「大型股」轉向「小型股」,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
-
投資人「重新佈局」: 這樣的觀點,意味著主導市場的「敘事可能出現重大轉變」! 投資人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他們的「資產配置」,將部分資金從「已經漲太多的超大型股」中撤出,轉而投向那些「被低估的價值股或小型股」!
總結來說,美國銀行的一份最新報告,為我們揭示了「超大型股主導市場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他們認為,隨著「聯準會的降息」和「市場循環進入復甦階段」,市場的「主導權」將從「少數的科技巨頭」手中,轉向「更廣泛的股票」! 雖然「AI熱潮」仍然推升著「七巨頭」,但從小型股的表現來看,市場「已經出現了輪動的跡象」! 這也提醒投資人,在未來的投資中,可能需要「更加多元化」,並將目光投向那些「尚未被發現的潛力股」!
你認為,小型股和價值股,真的會成為下一波「市場的領頭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