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有分析師認為,輝達的市值要繼續上漲,還需要「等待軟體應用市場的成熟」? 而輝達想要衝擊「10兆美元」的下一個量級,又需要依賴哪些「更大的賽道」? 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析這場關於「輝達市值上限」的「市場大辯論」!
這絕對是今天全球金融市場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
全球首家「市值破4兆美元」: 截至8月15日,輝達(NVDA-US)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市值達到「驚人的4.4兆美元」! 這不僅使其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公司,更凸顯了其在AI晶片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
AI晶片「絕對壟斷」: 輝達的驚人市值源於其在「AI晶片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 在生成式AI訓練的底層算力市場中,輝達的GPU晶片與其專有的CUDA平台,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無論是OpenAI、Meta(META-US)還是Google(GOOGL-US)等科技巨擘,都對其產品「高度依賴」!
-
「高毛利率」超越蘋果、微軟: 在過去三年裡,輝達的營收和利潤呈現「爆炸性增長」! 其高達「75%的毛利率」,更是超越了蘋果45%(AAPL-US)和微軟68%(MSFT-US)等科技巨頭,凸顯了高階晶片所帶來的「豐厚利潤」!
-
華爾街「看多」目標價: 根據《巴隆》報導,華爾街58位分析師一致給予「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指向「5.2兆美元市值」!
「花無百日紅」?科技巨頭市值「興衰啟示」,警惕「一步到位估值」!
儘管輝達的市值「一飛沖天」,但歷史也告訴我們「花無百日紅」!
-
英特爾的「興衰啟示」: 曾經的晶片霸主英特爾(INTC-US),如今市值僅剩1,000億美元出頭,已是「英雄遲暮」! 早在1999年,英特爾市值曾一度飆升至「5,000億美元」,風頭無人能及! 儘管此後20多年,英特爾的產品力依然強勁,但其市值卻早已「見頂」!
-
資本市場「一步到位估值」: 這也反映了資本市場的估值特性:在「高成長期給予高估值」,甚至「一步到位地按『終局』來定市值」! 一旦「成長性放緩」,即使業績繼續增長,市盈率也會隨之「下降」! 這也提醒投資人,即使是像輝達這樣的優質公司,也需要警惕「估值過高」的風險!
-
「軟硬體市值失衡」: 《巴隆》指出,目前生成式AI的軟體龍頭OpenAI營收規模僅百億美元,即使估值達到1兆美元,也與輝達的4兆美元市值「相差甚遠」! 《巴隆》認為:「沒有軟體達到5兆美元,硬體就不能繼續漲市值!」 說到底,輝達只是「賣鏟子的」,賣鏟子可以賺錢,但「不能賺到超過淘金客」!
衝擊「10兆美元」的兩個「更大賽道」!智慧駕駛、具身智慧成「新引擎」!
既然軟體應用市場的成熟,可能才是輝達市值繼續上漲的「關鍵」,那麼,輝達能否衝擊「10兆美元」的下一個量級呢?
-
依賴「更大的賽道」: 《巴隆》指出,長遠來看,輝達能否跨入下一個市值量級,即衝擊10兆美元,或許還需依賴「其他更大的賽道」,如「智慧駕駛和具身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
「具身智慧」成史上最大賽道: 其中,具身智慧和人形機器人,更是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賽道」! 屆時產生「20兆美元的巨頭」也不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輝達已經在「佈局智慧駕駛和具身智慧」了!
-
「跑通」是關鍵: 《巴隆》指出,想要突破5兆美元量級更上一層樓,恐怕還是得等「這兩個更大的賽道跑通」!
總結來說,輝達憑藉在AI晶片領域的「絕對壟斷」,市值已經「直衝4.4兆美元」! 儘管華爾街普遍看好其前景,但歷史也警示我們,在「一步到位的估值」後,需要警惕「成長性放緩」的風險!
《巴隆》認為,輝達目前面臨「軟硬體市值失衡」的挑戰,要突破「5兆美元」這個量級,可能還需要等待「軟體應用市場的成熟」! 而想要衝擊「10兆美元」的下一個量級,則需要依賴「智慧駕駛和具身智慧」這兩個「更大的賽道」!
你認為,輝達能在這些新賽道上「複製AI晶片的成功」嗎? 而輝達的市值,最終能達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