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輝達的「AI神話」要結束了嗎? 為什麼在沒有特定利空消息的情況下,股價會出現如此「劇烈波動」? 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新的一份報告,更是爆出一個「驚人內幕」:輝達竟然是「目前機構持股比例最低的超大型科技股」!
這究竟代表著什麼? 為什麼在AI趨勢如此火熱的情況下,華爾街的機構投資人卻對輝達「嚴重低配」? 這背後,難道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風險」嗎? 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析這場關於「輝達股價修正」的「市場大辯論」!
輝達「下殺近4%」!單日市值「蒸發1,550億」,財報前夕「獲利了結」潮湧現!
這絕對是今天全球科技與金融市場最「引人注目」的股價動態之一!
-
「創下四月以來最大跌幅」: 輝達週二(19日)股價「下殺近4%」,收在每股175.64美元,創下自四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這也讓許多在今年初搭上輝達「順風車」的投資人,開始「感到不安」!
-
市值「一夕縮水」: 隨著股價下挫,輝達的市值也「一夕之間縮水約1,550億美元」! 這種「劇烈波動」,也讓人們再次見識到了大型科技股的「高風險性」!
-
「獲利了結」是主因: 這次下跌並非源自特定利空消息,而是反映「整體市場氣氛轉向謹慎」,特別是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即將在傑克森霍爾央行年會上發表演說前,資金開始從「風險資產撤出」! 投資人趁勢對今年「漲幅領先的大型科技股」進行「獲利了結」!
-
「七巨頭」同步承壓: 除了輝達,那斯達克指數週二也下挫1.5%,「七巨頭」ETF同步下跌1.6%,反映「整體成長股都承受著壓力」! 這也說明,這波修正,並非針對輝達「一家公司」!
蓋牌中的「隱藏利空」?「黃仁勳減持」與「中國新晶片研發」浮上檯面!
儘管週二股價劇烈波動,但消息面相對平靜。然而,在平靜的表面下,仍然有「一些隱藏的利空消息」值得我們關注!
-
「黃仁勳減持」: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揭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8月14日與15日「出售共15萬股公司持股」,總額達2,710萬美元! 儘管這屬於「事前規劃的正常減持行動」,但仍然可能對投資人的「信心造成影響」!
-
「中國新晶片研發」: 《路透社》引述匿名人士報導,輝達正在「研發新款AI晶片」,其性能預計將「超越現行可出口至中國的H20晶片」! 雖然這看似是個好消息,但也反映了在「美中科技監管持續緊張」的情勢下,輝達「必須不斷地調整產品策略」,以應對「地緣政治的變數」! 消息也提到,輝達已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將其在中國銷售AI晶片的「營收之15%上繳政府」作為換取出口許可的一部分,也凸顯了輝達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壓力」!
大摩「驚人發現」:輝達竟是「最被低配」的科技巨頭!機構資金「嚴重低配」!
這絕對是今天最「爆炸性」的市場分析!
-
「最被低配」的超大型科技股: 根據摩根士丹利針對第二季13F報告的最新分析,輝達已成為所有超大型科技公司中「最被低配的股票」! 其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權重差距「擴大至負2.41個百分點」,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嚴重低配紀錄」!
-
機構「為何低配」?: 儘管市場對輝達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持續看好」,但「地緣政治變數與市場波動」仍對資金配置造成「明顯抑制」! 摩根士丹利強調,整體超大型科技股群體,包括微軟、蘋果、亞馬遜、Alphabet與Meta,機構投資比重皆「低於其在標普500的權重」!
-
未來「技術性上修」機會?: 摩根士丹利分析團隊表示,歷史經驗顯示,當「主動資金配置顯著低於市場基準」時,常伴隨未來股價表現的「技術性上修」! 這也說明,儘管短期內有修正壓力,但從長遠來看,輝達的「上漲空間」可能仍然「非常巨大」!
總結來說,輝達週二的「股價下殺」,主要反映了市場在財報前夕的「獲利了結」情緒,並非基本面轉弱! 儘管黃仁勳的減持、以及中國新晶片研發的消息,都可能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影響,但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最新報告,卻揭示了「輝達是機構投資人最被低配的超大型科技股」的「驚人事實」!
這也說明,儘管輝達股價今年以來「漲勢驚人」,但許多大型機構仍然對其「保持謹慎」! 不過,這種「低配狀況」,也為輝達未來的「股價上修」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投資人務必「密切關注」輝達即將在8月27日公布的最新財報,以及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傑克森霍爾央行年會上的演說,才能在這場「AI大牛市」中,做出「明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