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評再遭降!最後的AAA也沒了?
話說,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等,之前已經被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相繼「提醒」過了。沒想到,就在上週五晚間,穆迪也出手,宣布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等從最頂級的「AAA」下調至「Aa1」。這一下,美國可以說是失去了最後一項「完美信評」的光環。
這消息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一顆大石頭,週一(19日)美國長天期公債市場馬上就起了大波浪。3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盤中一度飆到5.032%,這個數字可不一般,5%這條線,在市場老手眼中,一直都是個重要的「心理關卡」。一旦衝過去,常常會引發更多人急著賣出手上的債券,進一步把殖利率推高。好在,這次殖利率雖然短暫「達陣」,但後來還是回落到4.937%收盤,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穆迪為何開槍?美國財政真的亮紅燈?
穆迪也不是無緣無故就降評。他們明白指出,美國政府的「花錢速度」和「債務利息」是主要原因。簡單說,就是政府赤字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欠的錢要付的利息也越來越多,這讓穆迪對美國的財政狀況越來越擔心。其實,早在去年(2023年)11月,穆迪就已經把美國列入降評的觀察名單了,這次的行動,更像是對美國財政前景,特別是當前川普政府還打算延長大規模減稅政策的背景下,投下了一張不信任票。
Bianco Research的總裁吉姆·比安科(Jim Bianco)就直言:「穆迪這次降評,等於是大聲告訴大家,美國的財政狀況已經玩不下去了啦!雖然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他的話,點出了市場對美國財政問題的普遍憂慮。
市場反應太激動?專家怎麼看?
雖然殖利率一度飆高,但有些分析師認為,市場可能有點反應過度了,短期情緒影響比較大。Front Harbor Macro的創辦人吉拉德·麥克唐納(Gerard MacDonell)就說:「信用評等說穿了就是分析師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們對美國的信用狀況有什麼獨到的內部消息。」
法國巴黎銀行(BNP)的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埃格爾霍夫(James Egelhof)也補充,很多大型的機構投資人,早就把美國公債當作投資組合裡的「特例」,不太可能因為單一信評機構的動作,就急著大規模拋售。
另一方面,Yardeni Research的創辦人艾德·亞德尼(Ed Yardeni)倒是比較樂觀。他認為,這次降評反而可能給美國國會一些壓力,讓他們重新檢討一下財政政策,說不定有機會推動更保守的預算案。如果真是這樣,長期來看,對股市和債市反而是好事。不過,他也提醒大家,政治這種東西,變數還是很多啦!
危機還是轉機?投資人該怎麼辦?
好啦,講了這麼多,重點是我們投資人該怎麼辦?美債殖利率攀升,雖然聽起來可怕,但也可能創造出一些新的投資機會。
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固定收益團隊就建議,如果你手上已經有美債部位,先不用急著清空。但如果有多餘的資金想投入,可以優先考慮「投資等級」的公司債。
為什麼是公司債呢?目前,美國企業中也只有微軟(Microsoft)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這兩家公司還能維持AAA的頂級信評,而且他們的信評是靠自己穩健的財務狀況掙來的,不太會受到美國主權信評被降的影響。這也意味著,一些體質好的公司,其發行的債券可能相對更為穩健。
不過,富國銀行的市政債分析師瓊·諾斯(Jon North)也提醒,如果聯邦政府因為利息支出增加而縮減預算,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這樣一來,市政債的信用狀況就可能受到波及。這點是投資市政債的朋友需要留意的。
對股市的影響呢?
雖然債市一開盤就鬧得沸沸揚揚,但美國三大股價指數週一收盤時倒是沒什麼太大變化。不過,分析師也警告,如果債市的壓力持續下去,對於那些股價已經在高點的美股來說,恐怕會帶來一些向下的壓力。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本益比大概是21.63倍,離2025年預估高點22.47倍和2020年的歷史高點24.11倍,其實不算太遠。這代表股市的估值確實不低,如果債券的吸引力(殖利率)持續上升,資金很可能會從股市流向債市。
給投資人的幾點思考:
- 別慌張,但要警惕: 信評下降和殖利率上升確實是警訊,代表風險增加,但不代表世界末日。美國公債短期內仍是重要的避險工具,但其「無風險」的形象已受到挑戰。
- 重新檢視資產配置: 這次事件提醒我們,沒有永遠安全的資產。思考一下你的投資組合是否過度集中在特定資產?是否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股債比例?
- 關注「實質利率」: 殖利率上升,但如果通膨也居高不下,那麼「實質利率」(名目殖利率減去通膨率)可能並沒有那麼吸引人。投資決策需要更全面地考量。
- 尋找替代機會: 如同專家建議,在債券部分,除了美國公債,或許可以關注財務狀況良好的投資等級公司債,或是其他國家的公債,進行風險分散。
- 長期視角: 短期的市場波動在所難免。重要的是,你的投資策略是否符合你的長期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一時的市場恐慌而做出草率的決定。
總而言之,美國失去最後一項完美信評,以及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衝破5%,無疑是市場的重要風向球。這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美國財政狀況的擔憂,也可能牽動全球資金的流向。身為聰明的投資人,我們更應該保持冷靜,深入理解事件背後的意義,並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判斷。畢竟,在金融市場裡,危機和轉機往往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