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的引爆點,都來自一份「史詩級的算力採購協議」! 雲端市占龍頭亞馬遜AWS宣布,已和AI領導新創OpenAI「首度合作」,簽署了一份規模高達「380億美元」的超級大單!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份協議為什麼如此「震撼業界」? OpenAI不是應該和微軟(Microsoft)綁在一起嗎? 為什麼OpenAI會突然「劈腿」,轉而擁抱微軟的「最大競爭對手」AWS? 而這場「算力大戰」的背後,又是否隱藏著「AI泡沫」的巨大隱憂? 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析這場關於「AWS與OpenAI的世紀聯姻」的「市場風暴」!
這份合約的「規模」和「速度」,都堪稱「空前絕後」!
-
即時部署,海量算力: 根據周一公布的協議,OpenAI將能「立即在AWS基礎設施上」部署大量的AI運算工作! 關鍵是什麼? 數十萬顆目前全球最搶手的「輝達(NVIDIA, NVDA-US)GPU」!
-
AWS「自研晶片」有望加入: 雖然合約初期以輝達GPU為主,但AWS主管Dave Brown透露,AWS自家的「Trainium推論與訓練晶片」未來也「可能加入陣容」! 這也顯示出AWS希望藉由OpenAI的需求,來「驗證並推廣」自家的AI晶片,挑戰輝達的「壟斷地位」!
-
未來持續擴大: 雙方規劃,未來將「繼續擴大容量」! 依據OpenAI的需求,亞馬遜最終將需要「增建更多的基礎設施」!
最精明的「雲端軍火商」!AWS「劈腿」Anthropic,通吃AI市場! ⚔️
這項協議最讓市場「跌破眼鏡」的地方在於:AWS不是已經重金押注OpenAI的死對頭Anthropic了嗎?
-
「腳踏兩條船」的戰略: 沒錯! 亞馬遜與OpenAI的「競爭對手Anthropic」關係「極為密切」! 亞馬遜不僅已經向Anthropic「投資數十億美元」,更正在印第安那州興建一座「專供Anthropic使用」、價值「11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園區!
-
AWS執行長:「我們有獨特優勢!」: 面對這種「同時服務兩大競爭對手」的局面,AWS執行長Matt Garman表示:「經過優化的運算資源能夠廣泛且立即提供,這點展現出AWS為何在支援OpenAI龐大AI運算需求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
「雲端戰爭」的真正贏家: 亞馬遜的這步棋,充分展現了它作為「雲端軍火商」的精明算盤! 無論是OpenAI贏,還是Anthropic贏,最終「提供算力基礎設施」的AWS都是「穩賺不賠」!
微軟「獨家地位」不再!OpenAI的「多雲戰略」! 🌐
這筆交易也正式宣告,OpenAI不再「完全只依賴金主微軟」!
-
微軟「優先商業地位」到期: 自2019年起,微軟一直是OpenAI的「獨家雲端供應商」,並累計投資了130億美元! 然而,微軟在1月已宣布「不再是獨家供應商」,而原本的「優先商業地位」也在「上週到期」!
-
OpenAI的「供應鏈革命」: 這讓OpenAI得以「名正言順」地與其他業者合作! 在此之前,OpenAI已經分別和甲骨文(Oracle)、Google敲定了協議! 這次再拿下「市占龍頭AWS」,OpenAI的「算力供應鏈」正式進入「多雲並進」的時代!
-
微軟仍是「最大夥伴」: 不過,這並不代表微軟出局! OpenAI依然持續在微軟Azure上「投資巨資」! 上週才宣布將「追加採購2500億美元的Azure服務」!
AI泡沫警訊!1.4兆美元的天價支出與「電力隱憂」! ⚠️
然而,在亞馬遜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市場的「泡沫疑慮」也達到了「頂點」!
-
1.4兆美元的天價支出: OpenAI近期曝光的一系列交易(包括輝達、博通、甲骨文、Google及AWS),「合計金額已達近1.4兆美元」!
-
泡沫與資源的雙重質疑: 如此「瘋狂的燒錢規模」,讓投資人開始「嚴重擔憂AI泡沫」! 更深層的隱憂在於:「美國是否擁有足以把這些野心化為現實的『電力』和『天然資源』?」
-
AWS的「及時雨」: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在第三季財報中,AWS的營收「年增幅超過20%」,優於預期,帶動公司整體獲利告捷! 但這個「20%」的增長速度,其實是「落後」於微軟Azure(40%)和Google Cloud(34%)的! 因此,這筆380億美元的大單,對AWS來說,無疑是一劑「超級強心針」!
總結來說,AWS與OpenAI的這場「世紀聯姻」,是AI算力戰爭的「關鍵轉捩點」! 它不僅讓亞馬遜的股價「登上歷史巔峰」,鞏固了其「雲端龍頭」的地位,更宣告了OpenAI「多雲戰略」的正式啟動! 但同時,AI巨頭們「近乎失控」的資本支出,也讓「泡沫破裂」的風險「持續升高」!
你認為,OpenAI這種「瘋狂燒錢、分散供應商」的策略,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還是「泡沫破裂」的前兆? AWS在同時押寶OpenAI和Anthropic之後,誰將成為這場「雲端戰爭」的「最終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