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財富增長與毀滅的問題,看似複雜,需要動用複雜的複利計算機。但其實,金融世界裡存在一個神奇的魔術數字,能讓你只用三秒鐘心算,就洞悉這一切的秘密。這個神奇的工具,就是「72 法則」。
這篇文章將帶你徹底學會這個被譽為「個人理財第一課」的黃金定律。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學公式,更是一個能徹底改變你金錢觀的「心算超能力」。無論你想計算投資翻倍、看穿通膨威力,還是揭露卡債真相,72 法則都能給你一個快、狠、準的答案。
一、什麼是 72 法則?你的理財心算超能力
72 法則 (Rule of 72),是一個用來估算在「複利」效應下,一筆資金翻一倍所需時間的速算捷徑。它最早由 15 世紀的義大利「會計之父」盧卡·帕喬利提出,至今仍是所有理財專家推崇的基礎概念。
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透過一個簡單的除法,將複雜的複利問題化為直覺。
【72 法則 兩大核心公式】
-
計算「財富翻倍」需要多久時間:
72 ÷ 年化報酬率 (%) = 翻倍所需的時間 (年)
-
計算「達到翻倍」需要多少報酬率:
72 ÷ 翻倍所需的時間 (年) = 所需的年化報酬率 (%)
你只需要記住「72」這個數字,以及「報酬率」和「時間」這兩個變數,就能隨時隨地進行心算,預測你財富的未來。
二、實戰演練:用 72 法則計算你的財富地圖
情境一:計算投資翻倍的時間
假設你找到一個年化報酬率約 8% 的投資標的(例如: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你的本金需要多久才能翻一倍?
-
心算:
72 ÷ 8 = 9
-
答案: 大約需要 9 年的時間。
假設你更積極,找到了一個年化報酬率 12% 的投資機會。
-
心算:
72 ÷ 12 = 6
-
答案: 你的財富翻倍時間,將縮短到驚人的 6 年!
情境二:計算理想的報酬率
假設你今年 30 歲,希望在 40 歲時,將你 100 萬的本金翻倍成 200 萬,也就是在 10 年內翻倍。你需要找到年化報酬率多少的投資工具?
-
心算:
72 ÷ 10 = 7.2
-
答案: 你需要尋找一個能提供平均 7.2% 年化報酬率的投資組合。
情境三:進階估算(這題超實用!)
假設你朋友告訴你,他一項投資在 15 年內,從 10 萬變成了 80 萬,聽起來非常厲害。這項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是多少?
-
思考過程:
-
從 10 萬到 80 萬,總共翻了幾倍?
10萬 → 20萬 (第1次翻倍)
20萬 → 40萬 (第2次翻倍)
40萬 → 80萬 (第3次翻倍)
總共翻了 3 次倍。 -
15 年翻了 3 次,平均幾年翻一次?
15 年 ÷ 3 次 = 5 年
平均 5 年翻一倍。 -
套用 72 法則,5 年翻一倍需要多少報酬率?
72 ÷ 5 = 14.4
-
-
答案: 這項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驚人的 14.4%! (註:用計算機精算出的答案是 14.87%,可見 72 法則雖非 100% 精確,但作為快速估算已非常強大。)
三、72 法則的魔力:改變你金錢觀的三大應用場景
掌握了計算方法後,你會發現 72 法則的威力,遠不止於計算投資。它能讓你用全新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金融活動。
場景一:看穿「複利投資」的長期力量
假設有兩位朋友,A 和 B,他們每年都能穩定獲得 9% 的投資報酬。
-
A 在 25 歲時存下 100 萬,開始投資。
-
B 在 34 歲時也存下 100 萬,才開始投資。
用 72 法則計算,72 ÷ 9 = 8
,他們的錢每 8 年翻一倍。
-
A 的 100 萬在 33 歲時變成 200 萬,41 歲時變成 400 萬,49 歲時變成 800 萬...
-
B 在 34 歲才投入 100 萬,他要到 42 歲才能變成 200 萬。
僅僅晚了 9 年,B 的財富積累就整整落後了 A 一個「翻倍」的級距!72 法則血淋淋地揭示了「時間,才是複利最強大的燃料」。
場景二:透視「通貨膨脹」這隻隱形怪獸
如果你把錢全部放在銀行活存(年利率約 0.8%),而台灣的平均通貨膨脹率是 3%。你的錢會發生什麼事?
-
心算:
72 ÷ 3 = 24
-
真相: 這代表,所有商品的價格,大約在 24 年後會翻一倍。換句話說,你放在銀行的錢,即使數字不變,其「購買力」在 24 年後也將直接腰斬!72 法則讓你秒懂,為什麼「只存錢不投資」在長期來看,是一條穩賠的道路。
場景三:揭露「高利貸債務」的毀滅速度
這或許是 72 法則最令人警醒的應用。假設你有一筆 18% 循環利率的信用卡債。
-
心算:
72 ÷ 18 = 4
-
恐怖的現實: 在不還本金的情況下,你的債務每 4 年就會翻一倍!10 萬的卡債,4 年後變 20 萬,8 年後變 40 萬... 這不是利息,這是能吞噬你人生的金融黑洞。72 法則讓你瞬間明白,為什麼清償高利率負債,應該是所有理財規劃的第一優先。
四、真實世界的挑戰:72 法則的「限制」與「真相」
72 法則雖然強大,但它是一個「估算模型」,而非「精確科學」。在使用時,你必須了解它的三大限制:
-
它假設「報酬率固定」: 現實世界的投資報酬率是每年波動的,72 法則算出的只是一個基於「平均年化報酬率」的理想情境。
-
它沒有考慮「稅務與費用」: 你賣出資產實現獲利時需要繳稅,投資基金或 ETF 也會有內扣費用,這些都會延長你實際的財富翻倍時間。
-
在極端利率下準確度會下降: 72 法則在 6% ~ 10% 的報酬率區間最為準確。當利率極低(如 1-2%)或極高(如 20%以上)時,誤差會稍微變大。(數學家會告訴你,真正的數字是 69.3,但 72 因為有更多的因數,更方便心算,因此成為了通用的法則。)
結論:不是數學公式,而是思考工具
72 法則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它能提供多麼精準的計算結果。它的真正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強大、簡單、直觀的「心智模型」。
它能幫助我們在幾秒鐘內,快速量化「時間」、「報酬率」與「複利」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對長期投資的潛力產生具體的想像,對通貨膨脹的威脅產生警惕,對高利負債的危害產生恐懼。
學會並時常在心中默念 72 法則,它將像一個財務顧問,時刻提醒你做出更明智的金錢決策,最終引導你走向真正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