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崩跌的直接原因,是公司預期截至9月的一季營收約為50億美元,這個數字「遠低於」先前預測的60億至70億美元! 雖然執行長梁見後解釋,營收短缺主要與「設計案升級」有關,並將收入「延後至12月一季確認」,同時「維持明年財年的樂觀展望」!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超微真的只是「時程延誤」嗎? 為什麼華爾街分析師會直言對公司「信任度存在疑慮」? 而在這個伺服器市場中,誰又正在「偷偷搶走美超微的市占」? 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析這場關於「美超微營收預告失準與信任危機」的「市場風暴」!
曾經在AI狂潮中一飛沖天的美超微,這次的預告失準,給市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
營收預測「嚴重短缺」: 美超微預計上季(截至9月)的營收僅為50億美元,相較於此前預測的區間(60億至70億美元),「少了至少10億美元」! 這個「巨大落差」立刻引發了投資人的「恐慌拋售」!
-
股價重挫,表現墊底: 美超微股價週四「大跌8.72%」,成為當天標普500指數中表現第二差的成分股! 這不僅是股價的下跌,更是市場對公司「財測準確性」的「信心動搖」!
-
分析師直言「信任度疑慮」: Raymond James分析師Simon Leopold雖然將問題歸因於「時程相關」,並非「基本面改變」,但他也直言,這次公告「無助於建立投資人信心」!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市場對美超微「信任度存在疑慮」!
「時程延誤」或「過度樂觀」?機構對未來展望有分歧! 🧐
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試圖在新聞稿中「止血」,強調公司「持續提升AI市占率」,並「維持明年財年營收至少330億美元」的樂觀展望! 然而,市場對這個「長期承諾」卻抱持「高度懷疑」!
-
維持樂觀展望: 公司不僅維持了截至明年6月止財年的營收預測(至少330億美元),甚至稱「預期將有更佳表現」!
-
華爾街「普遍保守」: 雖然Leopold對該股維持「優於大盤」評級,但他對2026財年營收預測為319億美元,略低於公司展望! 更關鍵的是,FactSet分析師共識中,「約有三分之二的預測值」低於美超微提出的330億美元展望! 這反映出,華爾街對於美超微達成其長期目標「普遍抱持保守立場」!
-
歷史「多次令人失望」: 投資人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 美超微過去曾「多次」令市場失望,包括「多次下修2025財年展望」,以及「下調原本預期2026財年可達4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 這種「預測反覆」的歷史,讓市場對其「承諾打上了問號」!
戴爾「偷偷搶市占」!AI伺服器市場競爭白熱化! ⚔️
在美超微遭遇「信任危機」的同時,市場也觀察到「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
戴爾的崛起: 瑞穗證券分析師Vijay Rakesh指出,儘管美超微在「設計案」方面表現強勁,但他認為**戴爾(Dell Technologies, DELL-US)**正在「中型雲端服務供應商與企業客戶間搶下市占」!
-
「融資條件」成優勢: 戴爾受惠於「更有利的融資條件」,這在客戶進行巨額伺服器採購時,成為了一個「關鍵的競爭優勢」!
-
戴爾股價逆勢上揚: 在美超微暴跌的同一天,戴爾股價「逆勢上漲2.7%」! 今年以來,戴爾的累積漲幅已達32%! 這強勁的表現,對比美超微的困境,凸顯了AI伺服器市場「競爭的白熱化」!
總結來說,美超微的這次「營收預告失準」,不僅僅是「時程延誤」這麼簡單! 它暴露了市場對其「財務預測準確性」和「長期成長目標達成能力」的「深層疑慮」! 在戴爾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的背景下,美超微必須在11月4日的正式財報中,提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與策略」,才能「重建華爾街的信任」!
你認為,美超微能否在下一季,成功將這次「延後確認的收入」順利入帳,並「止住股價跌勢」? 戴爾在融資條件上的優勢,會讓它在AI伺服器大戰中「脫穎而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