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不僅發布了比分析師預期疲弱的本季(會計年度第四季,截至六月)財測,更再次調降了全年度(F2025)的營收預估。而執行長梁見後在法說會中,也坦承了經濟不確定性和關稅影響可能帶來的衝擊,甚至因此決定不發布新一年度的財測,引發市場對其短期展望的擔憂,盤後股價應聲重挫近5%。
Q4財測與全年展望,雙雙不如預期
根據美超微公布的財測,公司預估截至六月底的2025會計年度第四季營收將介於56億至64億美元之間,雖然年增19%,但這個數字的中間值卻低於LSEG訪調分析師普遍預期的65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獲利,美超微預估本季調整後EPS介於0.40至0.50美元,遠不如分析師原先預期的0.66美元。
而全年度(截至六月)的營收展望也再次遭到調降。美超微預估全年度營收將介於218億至226億美元之間。這個數字相較於前一次修正後的預估區間(235億至250億美元)有所下滑,而回溯到更早之前的原始預估(260億至300億美元),全年度營收目標等於已經經歷了兩次較大幅度的下修,顯示公司面臨的挑戰比原先預期更為嚴峻。
Q3數字大致符合預期 但風向已轉向未來
雖然本季(會計年度第三季,截至三月31日)的完整財報也同時公布,顯示營收為46億美元(年增19%)、調整後EPS為0.31美元,這些數字雖然都不如分析師普遍預期(營收54.2億美元,EPS 0.50美元),但大致符合美超微上週發布的初步財報內容。而美超微上次公布初步財報時,盤後股價就曾重挫12%,可見市場的失望情緒已經在當時部分反映。這次完整財報本身並非最大的衝擊,真正的市場壓力來自對未來財測的不確定性。
執行長坦承:客戶觀望、關稅衝擊影響短期展望
在隨後的法說會中,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Charles Liang)提供了更多關於營收不如預期的解釋。他指出,美超微上季確實看到「一些客戶的產品決策延遲」,部分銷售因此遞延到第四季。而這些延遲的原因,部分在於客戶正在輝達(Nvidia)(NVDA-US)現有的Hopper架構GPU與新發表的Blackwell架構GPU之間進行等待和評估,導致客戶的「承諾」(即下單)延後。
梁見後預測,這些客戶的「承諾」有望在本季(Q4 F2025)和下一個季度(2026會計年度第一季,截至九月)陸續兌現,這讓他對美超微實現長期目標依然保持信心。
然而,梁見後也坦承了短期面臨的額外逆風。他明確表示,「經濟不確定性和關稅影響,可能帶來短期衝擊」。更為關鍵的是,他宣布美超微將不會發布新一年度(2026)的營收財測,而原因正是「由於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這顯示美超微認為,貿易政策的不穩定性已經嚴重影響到公司對未來一整年營運情況做出準確預測的能力。
長期信心與短期困境的拉扯:股價反應誠實
儘管梁見後重申長期而言,美超微將能善用日益成長的市場機會,其股價在財報公布前一天(週二正規交易時段)甚至還上漲了2.39%至每股32.94美元,年初至今股價累積上漲9%,依然領先標普500指數同期的下跌4%。
但市場是現實且敏感的,盤後交易中,美超微股價應聲重挫4.77%,跌幅接近5%。這反映出投資人對於財測不如預期、全年度目標再下修、以及因關稅因素導致公司無法預測未來一年營運的擔憂。相較於執行長的長期信心喊話,市場似乎更關注美超微當前面臨的短期困境和宏觀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結論:AI明星也難逃關稅陰影
總結美超微這份財報與財測,可以看到即使是身處AI浪潮、產品需求強勁的明星企業,也難以完全避免宏觀層面的經濟不確定性和貿易政策變動的衝擊。客戶因GPU世代交替而觀望固然是因素,但執行長明確點出「關稅影響」並因此放棄來年財測,無疑是更令人警惕的訊號。這顯示貿易壁壘不僅影響傳統產業,也可能成為高速成長的AI供應鏈中企業營運前景的變數,為美超微以及相關產業未來的營收和獲利表現增添了不確定性。投資人在評估這類公司時,除了關注技術與產品,也必須將總體經濟與貿易政策的風險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