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震盪,熊市是否真的是投資良機?
近期全球股市的波動讓許多投資人感到不安。面對市場的下跌,有人選擇觀望,有人則開始考慮是否應該逢低買入。究竟熊市是否真的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不同的熊市類型,其持續時間、下跌幅度以及復甦速度都有很大的差異。
全球股市經歷震盪,熊市定義引發關注
所謂的熊市,通常指的是股價從近期高點下跌超過 20% 的情況。近期全球股市的頻繁震盪,使得「熊市」這個詞彙再次成為市場討論的熱點。許多投資人都在密切關注市場是否真的已經進入熊市,以及這將對他們的投資組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高盛分析師深入解析歷史熊市,提供投資線索
為了幫助投資人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市場狀況,高盛的研究團隊對過去的熊市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將其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類型。透過了解不同類型熊市的特點,或許能為我們判斷當前市場的性質,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高盛剖析熊市三大類型:結構性、周期性與事件驅動型
根據高盛研究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 Peter Oppenheimer 的團隊分析,歷史上的熊市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主要類型:
結構性熊市:金融危機觸發,恢復期漫長
這類熊市通常由經濟體內部的結構性失衡和金融泡沫所觸發,例如 2007-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結構性熊市往往伴隨著嚴重的價格衝擊(例如通貨緊縮)以及隨後的銀行業危機。這類熊市的平均跌幅約為 60%,持續時間通常長達三年或更長時間,並且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對於投資人來說,結構性熊市往往是最具破壞性的,需要非常謹慎的應對。
周期性熊市:經濟周期自然起伏,跌幅與恢復期中等
周期性熊市是經濟周期起伏的自然表現,通常由升息、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和企業利潤下滑等因素所觸發。與結構性熊市相比,周期性熊市的平均跌幅約為 30%,持續時間也相對較短,平均約為兩年,而完全恢復大約需要五年的時間。雖然周期性熊市也會給投資人帶來損失,但其影響通常沒有結構性熊市那麼嚴重和持久。
事件驅動型熊市:突發事件衝擊,復甦快速
這類熊市通常由一次性的突發事件所觸發,這些事件雖然會對市場造成短期的衝擊,但通常不會導致經濟衰退,或者只是暫時使經濟周期偏離軌道。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戰爭、油價衝擊、新興市場危機或技術性市場錯位。例如,新冠疫情初期導致的市場下跌,以及隨後的快速反彈,就可以被視為一個事件驅動型熊市。這類熊市的復甦往往較為短暫且迅速,平均持續時間約為八個月,並在一年內就能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對於尋求快速獲利的投資人來說,事件驅動型熊市可能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機會。
即時判斷熊市類型複雜,可能發生轉變
Oppenheimer 也提醒投資人,在當下實時判斷熊市的類型是非常複雜的,因為一個熊市可能開始時屬於某種類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可能會轉變為另一種類型。因此,投資人需要持續關注市場的動態,並根據最新的經濟數據和事件發展,不斷調整自己的判斷和投資策略。
近期市場下跌的性質與嚴重性分析:事件驅動型為主,但需警惕轉為周期性
高盛的研究團隊認為,最近的市場下跌主要是由美國宣布大幅提高關稅所觸發的,因此初步判斷屬於事件驅動型熊市。年初全球經濟活動的強勁前景也支持了這一觀點。然而,Oppenheimer 也補充說,鑑於目前經濟衰退的風險日益增加,這次下跌非常容易演變成周期性熊市。高盛研究部門的經濟學家已經下調了他們對 2025 年美國 GDP 增長的預期,並明確指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增加,這無疑為市場增添了一份擔憂。
儘管事件驅動型和周期性熊市的平均股市跌幅約為 30%,但事件驅動型熊市往往持續時間更短,復甦速度也更快。高盛研究的股票牛 / 熊指標截至 4 月 8 日仍然處於較高的水平,這表明市場下跌的風險仍然存在。此外,由於美國股票的估值依歷史標準衡量仍然相對較高,且失業率非常低(因此有上升的風險),美國股市可能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這也是投資人需要特別注意的。
股市全面復甦的條件:高盛團隊關注四大信號
觀察自 1980 年代以來的熊市,高盛團隊發現,在市場真正觸底反彈之前,通常會出現一些短期的反彈行情。自 1980 年代初以來,全球共出現了 19 次熊市反彈,平均持續時間為 44 天,MSCI AC 世界指數的平均回報率為 10-15%。Oppenheimer 認為,鑒於近期投資人情緒的大幅下滑,股價出現反彈是正常的現象,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熊市已經結束。
為了判斷股市是否會出現持續性的反彈,高盛團隊正在密切關注以下四個關鍵信號:
- 具吸引力的股票估值:目前來看,依歷史標準衡量,全球股票的估值仍然相對較高,尤其是在美國市場。只有當估值回落到更具吸引力的水平時,才可能吸引更多長線投資人入場。
- 極端的市場倉位:當投資人的投資組合顯示出極度的悲觀情緒時,他們更有可能在市場出現好轉跡象時重新調整其持倉,從而推動股價上漲。
- 政策支持:降息在幫助熊市復甦方面通常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降息可以降低借貸成本,刺激經濟活動。然而,目前來看,在全球通膨仍然較高的情況下,短期內主要央行不太可能大幅降息。不過,如果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高盛的經濟學家認為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 增長二階導數(增長率的變化率)改善的跡象:這指的是經濟增長動能是否開始加速。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動能近期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顯著的加速。
總體而言,高盛的分析指出,目前依歷史標準衡量,股票估值仍然相對較高,尤其是在美國。降息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經濟增長動能也缺乏顯著加速的跡象。然而,市場情緒和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倉位正轉向更為負面的水平,這或許預示著未來可能出現反彈的機會。
台灣投資人應如何看待當前熊市?
面對當前的市場狀況,台灣的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 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不同的投資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務必先評估自身的狀況。
- 關注高盛提出的熊市類型與復甦信號: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和市場的動態,判斷當前的熊市更接近哪種類型,並留意高盛團隊提出的四個復甦信號是否出現。
- 分散投資組合,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在市場不確定性較高的時期,分散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單一市場或單一資產的風險。
- 考慮分批進場,攤平成本:如果看好長期投資機會,可以考慮採取分批進場的策略,避免一次性投入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攤平成本。
- 密切關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的發展:關稅政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其他突發事件都可能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投資人應保持高度的警惕。
不同類型熊市的比較表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不同類型熊市的特點,我們整理了以下表格:
類型 | 觸發因素 | 平均跌幅 | 平均持續時間 | 完全恢復時間 |
---|---|---|---|---|
結構性熊市 | 結構性失衡、金融泡沫 | 約 60% | 三年或更長時間 | 約十年 |
周期性熊市 | 升息、經濟衰退、利潤下滑 | 約 30% | 約兩年 | 約五年 |
事件驅動型熊市 | 戰爭、油價衝擊、疫情等突發事件 | 約 30% | 約八個月 | 約一年 |
總結:熊市是危機也是轉機,理性分析把握投資機會
總而言之,熊市對於投資人來說,既是危機也是轉機。雖然市場下跌會帶來帳面上的損失,但也可能為長線投資人提供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優質資產的機會。關鍵在於理性分析市場的性質,了解不同類型熊市的特點,並密切關注市場發出的復甦信號。希望高盛分析師的觀點能幫助各位台灣的投資朋友們更好地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把握住潛在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