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關稅搶艙潮 貨主觀望致運力閒置
貨櫃股今日表現疲軟,主要原因來自海運市場未出現先前部分人士預期的「關稅豁免期搶艙潮」。據第一線的貨攬業者透露,美國總統川普給予特定關稅對象 90 天的豁免期後,並未引發貨主恐慌性提前出貨、爭搶船艙的熱潮。相反地,許多貨主態度轉趨高度觀望,加上今年 1 月農曆年前北美貿易商已預先加強備貨,使得短期內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大量新增貨載需求。
這種貨主觀望的狀況,直接導致部分航線的實際貨量不如預期,船公司為了維持市場供需平衡,不得不採取取消部分預計運力的措施。例如,據貨攬業者觀察,亞洲至北美航線近期就有約 20% 的預計運力遭到船公司取消或閒置,這使得市場對於未來幾個季度的運價走勢感到擔憂。
運價短期靠控艙支撐 後市觀察 4 月底至 5 月初
雖然貨量不如預期,但近期現貨市場的運價並未出現大幅下探,這主要與船公司積極控制運力供給有關。特別是目前正值北美線年度合約的簽訂季節,船公司為了爭取有利的合約價格並確保現貨市場的裝載率,普遍不傾向在此時透過殺價來搶奪貨源,因此短期的裝載率數據看起來還不錯,支撐了現貨運價的穩定。
然而,接下來的關鍵觀察期將落在 4 月底至 5 月初。貨攬業者直言,一旦北美線年度合約大致簽訂完畢,若屆時市場實際的貨量需求仍未能有效回升,那麼海運現貨市場的運價很可能又會開始出現下殺的壓力,不排除還會有一波「貨量減少、價格下跌」的趨勢。
Drewry:取消船次顯著增加 赫伯羅德試收旺季附加費
關稅不確定性與貨量觀望的狀況,也反映在更全面的第三方數據上。根據海運諮詢機構 Drewry 在 4 月初發布的報告統計,受高關稅等因素影響,今年 3 月至 4 月期間,亞洲往北美、跨大西洋以及亞洲往歐洲等主要航線上,總計取消的船次高達 198 個,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 135 個,顯示船公司正積極透過「抽船」(取消航班)來管理市場上的運力供給。Drewry 甚至預測,在未來 5 周內,光是亞洲至北美航線,就有高達 53% 的原定運力可能面臨取消或調整,這數據突顯了海運市場供給過剩的風險。
儘管面臨需求挑戰,全球主要貨櫃船公司如德國赫伯羅德 (Hapag-Lloyd) 近期仍公告,計畫自 5 月 12 日起針對東亞至北美航線加收旺季附加費 (PSS)。根據公告,預計每 TEU (標準 20 呎櫃) 加收 1000 美元,每 FEU (標準 40 呎櫃) 加收 2000 美元。市場正密切觀察在當前貨量情況下,船公司這項調漲附加費的措施能否成功徵收,這將是判斷市場供需狀況是否已轉變以及船公司定價能力的重要指標。
結論:貨量需求成最大變數
總體而言,貨櫃股今日的弱勢表現反映了市場對「關稅搶艙潮」落空以及實際貨量需求不如預期的擔憂。雖然船公司透過積極控制運力短期支撐了運價,但 4 月底至 5 月初將是判斷海運市場運價後市的關鍵觀察期。若屆時貨量未能有效回升,運價下行壓力恐將再度浮現,這使得海運市場的後市增添了更多變數,也是所有關注航運產業和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的投資人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