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決定堅守先前的2025年全年財測展望,維持不變!
這份聲明一出,可以說是在全球汽車產業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要知道,許多BMW的競爭對手,包括德國同鄉賓士(Mercedes-Benz),以及跨國汽車巨頭Stellantis(旗下品牌包含Fiat, Chrysler, Peugeot等)和美國本土福特(Ford)等,面對複雜難測的全球貿易戰局勢,以及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可能或已經徵收的高額關稅,都紛紛暫停或撤回了他們原先發布的年度財測!理由就是難以預估這些關稅會帶來哪些全面的影響。相較之下,BMW的樂觀看法顯得非常突出。
財務長:與美政策制定者對話 掌握7月有變化的資訊!
BMW 財務長 Walter Mertl 解釋了他們為何如此樂觀。他表示,BMW公司正與美國政策制定者進行「多層次對話」,而且相關的論點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回應。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觀察到,事情正在發展與協商中,根據我們掌握的各方管道資訊,我們認為7月會有變化發生。」這段話暗示BMW對於關稅即將調整的預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與美國官方溝通後得到的資訊。
執行長 齊普斯(Oliver Zipse) 也強調了BMW在美國本土的重要性。他特別提到BMW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Spartanburg 的工廠,這個工廠不僅創造了超過4.3萬個直接與間接的就業機會,每年還為當地經濟貢獻超過260億美元!他自豪地表示:「我們是美國汽車出口價值最高的品牌,這樣的影響力不可能被忽視。」言下之意,BMW在美國的巨大經濟足跡,是他們在關稅問題上能夠與美國官方進行有效溝通,並預期會有轉折發生的重要籌碼。
Q1獲利優於預期但年減 Q2關稅承壓但全年展望維持!
來看看BMW實際的財報數字。在第一季(截至三月31日)的財報中,汽車業務的息稅前盈餘(EBIT)為20.2億歐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8.5億歐元。不過,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5%。汽車業務的營業利潤率為6.9%,雖然低於去年同期的8.8%,但優於市場預期的6.3%。
從集團整體來看,第一季息稅前盈餘為31.4億歐元,淨利為21億歐元,年減幅度同樣是25%。總營收則下滑7.8%至337.6億歐元,也低於市場預期的352.6億歐元。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BMW在第一季面臨了營收和淨利下滑的壓力,儘管汽車業務的獲利能力(以EBIT和營業利益率衡量)相較市場預期來得好。財務長 Mertl 表示,關稅對第一季業績影響不大,但中國市場的競爭和價格壓力,以及當地需求疲弱、消費者轉向大幅折扣的本土品牌,拖累了整體銷售表現,是第一季面臨的主要挑戰。
儘管第一季數字下滑且預見第二季將面臨明顯關稅衝擊,BMW 依然維持先前在3月發布的2025年財測。這個財測包含與2024年持平的稅前獲利預期,以及汽車業務5%至7%的營業利益率目標。BMW 在聲明中強調,市場不應假設關稅將成為永久性政策,背後有許多外交談判正在進行,因此他們的財測假設是關稅會在未來幾個月逐步回落。
風險仍存:關稅未降或延長、供應鏈瓶頸
雖然BMW顯得相對樂觀,但他們也強調了潛在風險。公司指出,如果關稅最終未能如預期下調,甚至延長到今年下半年,仍可能對營運帶來壓力。此外,部分零件與原料的供應瓶頸也持續構成潛在風險。這意味著,BMW的全年展望能否達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關稅是否如他們所預期的在7月出現轉折。
AJ Bell投資總監 Russ Mould 評論道:「在同業紛紛撤回財測的情況下,BMW選擇堅守展望,市場自然會報以正面反應。」這段話點出了BMW此舉的「與眾不同」,以及這種樂觀態度在市場上帶來的初步積極回響。
結論:BMW在貿易戰中下注 財測達成度待觀察
BMW這份財報和展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貿易戰泥淖中相對樂觀的立場。儘管第一季營收和淨利年減,且預計第二季會受關稅衝擊,BMW依然堅信關稅會在7月迎來轉折並下調,進而維持全年財測。這種信心據稱來自與美國政策制定者的對話以及BMW在美國本土的巨大經濟影響力。
相較於競爭對手因關稅不確定性而撤回財測,BMW無疑是在這場貿易戰局勢中下了一個大注。BMW的財測能否實現,將密切取決於關稅是否真的如他們所預期的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步回落。投資人在看待BMW的展望時,除了其財報數字,更需要關注關稅政策的實際發展以及其他營運風險的變化。這場貿易戰,依然是籠罩在全球汽車產業上空的一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