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大家把目光都放在美國股市和AI晶片這些熱門話題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市場,悄悄地「驚豔全場」,它就是──新興市場股票!
還記得嗎?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戰」搞得美股標普500指數「七葷八素」的時候,新興市場股市卻「意外」地成為許多美國交易者眼中的「收益來源」,而且表現還大幅優於美國股市!
根據數據,知名的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 (EEM-US),今年以來竟然已經上漲了高達14%!這可是自2009年以來,超越標普500指數幅度最大的一次,簡直是「十年難得一見的奇蹟」!這讓許多原本對新興市場相對保守的投資人,都開始感到「刮目相看」。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新興市場股票的「好日子」要來了的時候,來自「選擇權市場」的訊號,卻開始悄悄地亮起了「紅燈」!有分析師警告,這種驚人的優異表現,可能很快就要「踩煞車」,準備「告一段落」了!
EEM「看跌期權」暴增!市場「增加空方部位」,預告新興市場「短期下跌」?
這個來自選擇權市場的警訊是什麼呢?
數據顯示,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 (EEM) 的「看跌期權未平倉合約」相對「看漲期權」的比例,目前正徘徊在接近去年12月以來的高點!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看跌期權(Put Options)」就是賭股價會下跌的選擇權,「看漲期權(Call Options)」則是賭股價會上漲。當看跌期權的未平倉合約,相對於看漲期權的比例大幅增加時,這通常暗示著「市場正在大量增加新的看跌部位」,也就是說,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押寶」新興市場股票會下跌!
對此,知名投資機構Miller Tabak + Co.的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就直接給出了明確的預測!他預計,新興市場股市相對於標普500指數,將會出現「短期下跌」!
Maley直言,EEM「已經過度延伸,並且有些超買了」!他甚至給出了一個「很甜的建議」:「你可能可以在六月下旬,買到更便宜的價格!」這也暗示著,如果真的想布局新興市場,現在可能不是最佳時機,可以再等等看。
美股估值「太貴」?標普500上漲動力「面臨考驗」!但「美元走弱」仍是新興市場的「續命丹」!
話說回來,為什麼Maley會這樣判斷呢?他認為,美國標普500指數的「獲利預估」,需要比現在「大幅成長」,才能證明其目前「昂貴水準」的進一步上漲是合理的。這也點出了美股,尤其是一些大型科技股,目前的估值確實已經偏高。
不過,儘管有短期回檔的壓力,Maley也補充了一個對新興市場有利的「潛在利多」!他認為,如果美元顯著走弱,仍可能繼續有利於新興市場公司!這是因為許多新興市場公司的成本,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貶值,就等於讓這些公司的營運成本變低,獲利空間變大。
而且,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優勢是,開發中國家股市的「估值」仍然比美國同類股票「便宜」!這也意味著,從長線來看,新興市場在估值上仍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美國變新興市場」?美元弱勢、公債殖利率高,投資人轉向新興市場「限制風險」!
最近美國市場的表現,用一句話來形容,可能會讓大家有點驚訝:美國「表現得非常像新興市場經濟體」!
Cboe全球市場衍生品市場情報主管Mandy Xu就這樣形容。為什麼呢?她指出,這體現為「更高的債券殖利率,但美元走弱」!這兩點,確實是過去我們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比較常見的現象。
那麼,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新興市場化」的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貿易政策的波動,加上隨後公債殖利率的飆升,這些都引發了股市的劇烈波動,同時也導致美元顯著下跌,達到約3年來的最弱水準。
為了應對這些劇烈變化,許多投資者反而「轉向」新興市場基金,來「限制風險暴露」!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從數據來看,過去54個交易日中,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俗稱「恐慌指數」)除了6天外,其餘時間都高於Cboe新興市場ETF波動率指數。這也說明,相對而言,投資人覺得在新興市場的「短期風險」甚至比美股還低,因此才會有資金流入。
川普「關稅不確定性」成雙面刃!新興市場各國「影響不同調」,結果恐「一團混亂」?
然而,新興市場股票雖然有其魅力,但也並非沒有「變數」!
Passaic Partners的管理合夥人兼首席投資長Josh Silva就指出,關稅的不確定性對於整體新興市場資產來說,一直是一種「穩定的力量」。這句話有點意思,表示大家對關稅的擔憂,反而讓資金流向相對被低估的新興市場。
但他同時也提醒,與美國貿易談判的結果,對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涵蓋的24個國家來說,影響可能「不盡相同」!這些國家包括從巴西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各自的經濟結構和對外貿易依賴度都不同。
Silva預期,最終結果可能導致「一個會上漲,一個會下跌,所有這些都會混亂成一團,最終得到一個毫無結果的局面」!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新興市場多元性和複雜性,單一的貿易政策變動,可能會對不同國家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這也為投資人帶來了更高的「選股難度」。
美股「反攻」機會浮現!標普500「利多加持」,機構投資人準備「回補」美股倉位?
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正接近歷史高點,其本身的「動能」可能縮小新興市場的優勢。而且,美股還有一些潛在的「利多加持」,可能帶來新的上漲動力:
- 積極的貿易進展: 如果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能有實質性進展,將有利於美國企業。
- 美國降息預期: 投資者對今年美國兩次降息的預期,將能為市場帶來資金活水,刺激經濟和股市。
- 川普減稅法案: 延續川普的減稅法案,將對企業獲利和國內經濟成長產生提振作用。
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大通都認為,機構投資者可能需要放棄其在美國股票的「低配倉位」,以超越基準。這也為美股進一步上漲「打開了大門」!這意味著,如果市場風向轉變,大量機構資金回流美股,將會給標普500帶來強勁的上漲動能。
總結來說,新興市場股票在今年上半年確實表現亮眼,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意外之喜」。然而,來自選擇權市場的警訊,以及分析師的謹慎態度,都提醒我們,短期的漲勢可能面臨修正。儘管新興市場長期來看仍有估值優勢和美元走弱的助益,但其內部的複雜性和外部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投資風險。反觀美股,雖然短期估值偏高,但在潛在的政策利多和機構資金回補的預期下,仍有其上漲動力。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投資人更需要保持謹慎,做好風險管理,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靈活調整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