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先前繳出亮眼財報,成功為這一波科技股財報季打響了頭炮後,各界對接下來的財報更加期待,希望能藉此延續美股近期的反彈動能。
回顧過去一兩年,科技股曾是美股的領頭羊,帶動大盤不斷創新高。但隨著市場觸頂回檔,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科技七雄 (Mag Seven)」也跟著重挫,甚至被戲稱為「科技七熊」。那麼,最糟的情況真的過去了嗎?Alphabet的財報似乎暗示曙光乍現,他們的搜尋引擎等核心業務依然強勁,更重要的是,公司維持原有的資本支出目標,這被市場解讀為看好人工智慧 (AI) 將持續驅動未來獲利,為投資人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根據瑞銀的統計,本週將有超過40%、約180家標普500成分股企業要發布財報,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佔據標普500總市值極高權重的蘋果、微軟、Meta和亞馬遜。這四家公司不僅是「科技七雄」的重要成員,他們的營運狀況更是反映了全球經濟、消費者行為以及企業支出的真實縮影。
不過,與三個月前相比,現在科技股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除了基本面的考驗,投資人的焦點已大幅轉移到外部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前總統川普可能採取的關稅政策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將更加關注企業對「未來財務預測 (Guidance)」的說明,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過上一季的實際財報數字。
看看前車之鑑,像英特爾 (INTC-US) 周五(25日)盤後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雖然優於預期,但因為對第二季的財測不如市場胃口,財務長David Zinsner還坦言「大環境對整個行業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結果盤後股價應聲大跌超過7%。這就說明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氛圍下,財測說什麼,比過去的表現更重要。
Wedbush 證券分析師 Dan Ives 就直言,美國科技股正處於「第五級風暴」的中心,過去幾個禮拜的關稅討論已經讓供應鏈亂成一團。他認為現在有太多關於AI佈局、在美資本支出等問題懸而未決,「但現在沒有答案。」
那麼,究竟該從哪些角度來剖析這些重量級科技股的財報呢?巴隆周刊為投資人點出了以下四大關鍵觀察要點:
第一要點:財測的不確定性有多高?
這是目前市場最關心的問題。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覆不定,雖然先前祭出了90天關稅暫緩,也暫時豁免了部分半導體和筆記型電腦等科技產品的關稅,但這些關稅最終是否會捲土重來,仍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極高的不確定性下,企業要提供精準的未來財務預測(財測)變得異常困難。Alphabet在周四的法說會中,對於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便避而不談。其他公司大多也抱持著「邊走邊看」的觀望態度。像是特斯拉先前公布財報時就表示,必須等到公布第二季財報時,才會重新評估全年的財務預測,因為「全球貿易政策改變造成的影響,此刻難以精確評估。」
投資人需要仔細聆聽蘋果、微軟、Meta、亞馬遜在法說會中對未來營收、獲利、出貨量等財測的說明,以及他們對外部不確定性(特別是關稅)潛在影響的評估。任何比市場預期更保守或更不明確的財測,都可能引發股價波動。
第二要點:消費者和企業的錢包還夠深嗎?支撐風險有多大?
關稅可能引發的成本轉嫁效應,最終可能由消費者買單,進而衍生出民眾縮減非必要支出的風險。這對於營收高度依賴消費者非必須品銷售的企業,例如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就更直接暴露在這種風險當中。
即使是像蘋果這樣,其產品暫時獲得關稅豁免的公司,也難以自外於大環境景氣好壞的影響。一旦全球經濟放緩或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即使是iPhone、MacBook和Apple Watch這些走高價路線的產品,銷售也可能受到衝擊。
而對於Meta來說,擔憂主要來自於廣告主可能在景氣不明時削減廣告支出預算。同時,企業為了撙節開支,也可能把腦筋動到軟體服務的開銷上,這將影響到微軟等軟體服務供應商的業務。
已公布財報的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坦言,Alphabet 無法自外於大環境的影響,但對於潛在衝擊不願多做臆測。他僅提到,美國的「最低限度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調整,顯然會對2025年的廣告業務帶來輕微的負面影響。這顯示即使是微小的政策變動,也可能對這些巨頭產生連鎖效應。
投資人需要關注這些公司對未來消費者與企業支出前景的看法,以及他們觀察到的終端需求變化。
第三要點:投入AI的資本支出計畫能維持在高點嗎?
人工智慧(AI)無疑是當前最熱門的投資主題,各大科技巨頭都將其視為未來成長的關鍵。他們早已承諾今年將砸下鉅額資金進行AI相關投資,例如微軟曾預估其資本支出將超過800億美元,而亞馬遜甚至曾表示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投資人將會非常敏感地關注這些科技巨擘對其AI投資承諾是否有任何調整。D.A. Davidson 科技分析師 Gil Luria 認為,考慮到這場AI競賽是一場長期戰爭,科技公司此刻還不太可能貿然刪減預測中的AI支出。但同時,由於大環境存在風險,他們恐怕也不會急於提高原有的AI支出預測。
Alphabet在這次財報中,確實也重申了全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在750億美元的目標。市場將觀察微軟、亞馬遜等公司是否也會堅定地維持甚至調整他們的資本支出計畫,這將是判斷這些巨頭對AI前景信心和長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第四要點:雲端事業的表現是否能持續亮眼?
雲端運算業務是許多科技巨頭的重要成長引擎,但華爾街先前對於其成長是否會放緩的疑慮日漸加深。Alphabet這次公布的財報中,其雲端部門的表現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也可能為其他雲端服務提供商(如微軟的 Azure 和亞馬遜的 AWS)帶來正面預期。
Alphabet的財報顯示,其雲端部門第一季營收年增28%至122.6億美元,營業利益更是大增142%,雖然成長速度較去年第四季略有減速,但依然強勁。Alphabet財務長Anat Ashkenazi 在法說會中甚至指出,對其雲端服務的需求已經超過了現有的基礎設施供應能力,正面臨「供不應求的環境」。
投資人需要關注微軟和亞馬遜的雲端業務表現,以及他們對未來雲端需求的看法。雲端業務的強勁增長,通常意味著企業在數位轉型和AI應用方面的支出依然旺盛,這對整個科技產業都是一個積極信號。
總結:財報季的關鍵考驗,市場將何去何從?
總結來看,即將登場的科技超級財報周將是美股,乃至全球股市的關鍵時刻。在Alphabet先行提供樂觀信號後,市場正急切地想知道蘋果、微軟、Meta和亞馬遜這些科技巨頭是否能繳出同樣亮麗的成績單,並對未來提供正面的指引。
然而,大環境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風險,為這次財報季增添了複雜性。投資人將不再只是看過去一季賺了多少錢,更會緊盯企業對未來財測的說明,以及他們對消費者/企業支出、資本支出(尤其是AI相關)和雲端業務前景的看法。
這些科技巨頭的財報和法說會內容,將是判斷市場情緒能否持續樂觀、近期反彈能否延續的關鍵依據。雖然標普500成分股目前公布的財報整體來看表現不俗(第一季獲利預估成長9.7%,優於先前預期),顯示實際情況並未如部分人預期的那麼糟,但仍有一些企業調降了財測,提醒著挑戰依然存在。
這場科技超級財報周的結果,很可能決定了美股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