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財報大不同:Alphabet喜迎佳績、Intel財測保守
首先傳來好消息的是Google的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該公司在盤後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顯示,儘管AI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但其核心的搜尋與廣告業務依然強勁,帶動總營收達到年增12%的亮眼表現,優於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0%增幅。旗下的雲端運算業務雖然營收微幅低於預期,但獲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4%大幅提升至17.8%,顯示成本控制得宜。更令市場振奮的是,Alphabet同步宣布董事會已授權額外高達70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這項資本回饋行動被視為對公司未來前景有信心的展現,激勵Alphabet股價在盤後交易中應聲跳漲超過5%。
然而,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 (Intel)(INTC-US) 的情況則相對保守。英特爾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雖然小幅優於分析師預期,但對於第二季的財測卻顯得疲軟。根據英特爾的預估,下一季的營收將介於112億至124億美元之間,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128.2億美元;同時,英特爾預期本季獲利將僅達到損益兩平,亦不如市場預期的每股盈餘6美分。面對挑戰與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即將上任,英特爾宣布將大刀闊斧地削減營運與資本支出。受制於悲觀的財務預測,英特爾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超過4%。
供應鏈動態與海外佈局:蘋果加碼印度、台積電美國廠虧損
在全球供應鏈調整與海外投資方面,兩家重要的指標公司也傳出最新進展。據報導,蘋果公司 (AAPL-US) 正持續推動供應鏈多元化,計畫在今年年底前將iPhone在印度的產量提高約10%。儘管市場傳出中國可能對生產設備出口印度設限,但蘋果仍積極與代工夥伴鴻海(2317-TW)及印度本土企業塔塔集團深化合作,擴大在當地的製造基地。不過,報導也指出,目前全球約有80%的iPhone仍是在中國組裝生產。
同時,護國神山台積電 (TSM-US) 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營運狀況也備受關注。根據最新財報資訊,這座美國廠在2024年全年虧損近新台幣143億元,成為台積電海外投資廠區中虧損金額最高的據點。對比之下,台積電位於中國南京的廠區在同期則有近260億新台幣的獲利。兩者之間的反差,凸顯了在全球不同區域進行半導體製造所面臨的營運成本結構與挑戰差異。
地緣政治與數據隱私:DeepSeek個資爭議、川普再談貿易
除了企業營運面,地緣政治與科技監管議題也持續浮現。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PIPC)公告指出,中國AI新創公司 DeepSeek 在未經使用者明確同意下,將部分南韓用戶的個人資料跨境傳輸至位於中國與美國的數家公司,此舉涉嫌違反南韓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相關主管機關已對此展開調查並提出修正建議,這再次突顯了AI服務在全球營運時,在數據隱私權保護與跨境傳輸合規性上面臨的挑戰。
政治人物的發言也牽動著市場的貿易關係敏感神經。美國前總統川普在週四表示,美國與南韓的貿易談判進展「快於預期」,預計最快在下週就能達成初步的諒解協議。儘管中國官方對外表示目前中美之間並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但川普強調雙方確實「有接觸」,這類發言依然為敏感的美中關係帶來了不確定性因素。
總體而言,週四的美股盤後資訊揭示了市場的多面向。從大型科技公司的財報冷熱、全球製造業的供應鏈調整,到數據隱私的法規挑戰以及潛在的貿易政策變動,各種因素交織影響著投資人的判斷與決策。持續關注這些關鍵動態,是掌握未來市場脈動的重要功課。